什么是成功的教育,什么是失败的教育,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应试教育”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模式,而“素质教育”是我们追求的成功的教育模式。棠湖中学的老师对素质教育如何看?我们撷取他们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
黄光成(校长):素质教育从最本质的意义上讲,应该是培养具有拓展未来生存空间素质的教育。这种拓展未来生存空间的素质包括生存素质、发展素质和创新素质。这三种素质都不是某个方面的素质,而是在层次上递进的三种综合素质,每个人最终将依其所具有的这三种素质的高低而表现出生存状况的不同。这样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动态的终生教育观,关注的不仅仅是受教育者眼前的状况,更重要的是受教育者一生的发展。同时它又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观,既强调受教育者获得全面的、和谐的发展,又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强调因材施教和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它既注意受教育者对知识的吸收,更注重受教育者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它还是一种开放的、民主的教育观,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
冯兴科(教员):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因此,开展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素质人才,是教育面临的根本性任务。
郑世雄(教员):对怎样才能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解和实践上的偏差。有人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多开展些文体活动,多组织些课余兴趣小组:也有人虽认识到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但又认为“德”有政教处,“体”该体育教师管,“美”是音美组的事,“劳”由班主任负责,课任老师的心力就花在“智”上;而对“智”的理解也仅主要指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这些认识都是非常片面的。
程德金(教员):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就个体而言,指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就群体而言,指的是“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的统一。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恐怕就是对待“考试”的态度,即“考试观”的问题。
考试本身主要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评价功能,一是选拔功能。如何在高考制度没有根本性改革的情况下摆正两者的位置:即能让更多的人考上大学,有条件接受高等教育;同时又不让高考指挥棒左右,在中学阶段健全考试的评价功能,淡化和限制考试的选拔功能,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在“应试教育”情况下,学校和教师都会因“考试”得到明确而即时的评价:学校升学率高的便是“好学校”,反之便是“差”学校;班级升学率高的便是“好老师”,反之便是“差”老师。而“素质教育”有没有即时的可供检验的标准?是不是需要建立这样一个标准呢?如何检验素质教育的成果,如果没有即时的检验标准,如何才能使“素质教育”成为每一所中学的长期行为?
这些问题是与棠湖中学的教师交谈时经常会涉及到的话题。在实践中,他们正在尝试着给出答案:
学生素质评价以“五会一长”(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健体,会创造,合格+特长和优秀+特长)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内容,以促进学生素质形成与发展、不做定论为基本原则,以测试、教师观察分析、同学互评、家庭和社会反馈等为基本途径,以量化与描述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并重为基本方式。考试成绩只是学生素质评价指标中的一项,主要用于评价各学科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听、说、读、写,分析综合、推理、运算等能力)教学目标达成度。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学习能力、行为习惯、人格、意志、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在某些领域或某些方面具有的特殊能力或特殊潜力,难以从考度中反映出来,也难以进行量化评估,因此我校通过由教师细心观察、密切接触、听取各方反映、认真分析来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科学地发展素质。
———摘自《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申报“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自查报告》
为了创造一个“小气候”,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办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个方面,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才的目标,棠湖中学的具体尝试还有:
———他们不搞校内分快慢班、分组的制度,而是将学生用微机排队,平行分班,教师力量平衡搭配。
———弱化筛选职能,强化培养职能。学校不允许留级和复读,不让经济困难的学生辍学。各科教师从一年级起就了解研究学生,做好补差工作,关怀和帮助理解能力稍慢的学生。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任意增减教学内容。各学科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增加学习方法内容。开发学生主动求知能力。
———开设丰富的活动课,多渠道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初中一、二年级每周有半天活动课时间,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喜好和特长选择音乐、美术、科技、体育等10个类别的兴趣小组之一参加活动。
———对学生评价侧重诱导学生做到全面发展自身特长,不以分数高低来划分优差学生,而是以“五会”要求给予评价。
在尽可能地摒弃了应试教育的那套做法后,棠湖中学的教学质量没有下降。即便从“应试教育”常用以衡量中学水平的“升学率”这点来考查,棠湖中学也一直名列成都市、四川省前茅。
黄光成认为:“实际上,即使在目前情况下,也有一些学校和教师通过实施素质教育达到了一些热衷于应试教育者梦寐以求的高升学率。这种‘殊途同归’的现象说明了在目前的形势下,素质教育不是不可为的事情,关键是‘做不做’和‘能不能做’的问题。‘做不做’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一个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问题。而‘能不能做’的问题实际上是教师教学能力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手段能不能满足实施教育需要的问题。”
中国历史文化中并不缺乏适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孔子就明确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三隅反,要求点到即止,启人心扉,导以智慧。当代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在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创造潜力。”教育的责任就是要把具有创造潜能的学生培养成创造性的人才。反观我们今日的教育,习惯于统一教案、统一教材、统一标准答案,课堂上多半只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大搞注入式。如同蔡元培先生所说:“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了。”
为什么教学中会存在满堂灌的问题呢?
语文教师张兰认为:就语文课而言,一是因为旧式教法的因袭作用,中国传统学塾都采用逐字逐句的讲授;二是教学中,学生启而不发,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追求教学进度,越俎代庖,自己唱主角,一讲到底。张兰认为:古代的教材一开始即内容深奥,不讲学生不会懂,且文言文与口语脱节,教师不讲不行;而如今的语文教材基本是适应学生年龄循序渐进的,而语言也是口语,理解上并无太多的障碍,完全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达到效果。然而,我们平常的教学多已程式化,比如小说,必先介绍作者、写作背景,然后分析情节、人物、主题……学生亦步亦趋地被动接受,即不“愤”也不“悱”,从何启发?再如人物分析,也习惯结论先行,先给人物定性,再让学生找人物的语言、行为来映证。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思维停留在浅层面,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和提高。
针对以上教学方式的弊端,张兰改变了语文教学方法,收到了好的效果。她在一篇论文中总结说:“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有意识给学生以动脑的机会,实际上是误人子弟。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把什么都讲到、什么都讲‘透’、包办代替的作法,看似负责,实为不负责任。”
棠湖中学在对教育方式的探索中还遇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去年10月9日,棠湖中学的一个学生在校园网上贴了一封公开信,信中写到,现在有的老师“只在乎学生的成绩,不关心沉重的心理……!!!常常只看学生的成绩来评价这个学生”。在例举了一些事例后,这位学生写道:“成长中谁不会犯错???”
这封信在棠湖中学引起一场关于师生关系、教育方式、教师权威、教育观念等问题的的讨论。
教育民主是现代教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主体地位?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倡导民主精神、体现师生的平等地位?这是新时期我国教育面对的重要问题。许多陈旧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的主要根源皆在于此。师道尊严,这个中国几千年来一直被推崇、被恪守,在近代从不同角度受到过攻击与保护的老观念,又受到了新的质疑。
在讨论中,学校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调查,看看学生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调查结果出乎许多教师的预料。学生对老师的“严格要求”是理解的,认为是这“说明老师重视我们,说明对我们负责”。但是“老师应该对自己的方式做一点反思”。在调查中,30%的学生赞成“严格要求”;55%的学生选择既严格要求又“放任自流”;15%的学生赞成“放任自流”,理由是主张发展个性。
这次讨论中,棠湖中学的教师们感到,我们的教育对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简单照搬过去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行了,该从新的角度反思一下“师道尊严”这类观念了。
黄光成后来在总结这次校园讨论时说:民主的办学思想十分重要。教师也好,学生也好,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才会坦诚、勤奋、富有创造性。树立民主思想,有助于活跃办学风气,促进校风、教风、学风的健康发展和个性化人才、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这样做,也才能从根本上转变那些不合时宜的教学方法,做到师生相互尊重,平等交流,使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在人格上更健全,在思维时更活跃,身心上更健康。
棠湖中学的领导们认为:“如果说高考制度和教材的改革必须由国家来进行的话,那么提高教师素质则是学校当前必须抓紧抓好的大事。”
棠湖中学提出教师要由“教书型”向“学者型”转变、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要求造就一批具有高尚师德风范、精湛的业务能力、较大影响力的“名师”,他们称此为“名师工程”。其内容包括:
———坚持强化师德教育和师德评价,制定了《教职工职业行为准则》、《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教职工职业道德行为评价量表》,在推优评先、晋职提资上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教师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不断强化教育教学综合素质。选送中青年教师参加北师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研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级教研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坚持七项基本技能培训和考核;对全体教职工进行计算机专业和应用技能培训;鼓励专科学历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学习。
———组织、鼓励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承担课题,撰写论文、论著,通过科研提高素质。
下面是一组棠湖中学教师培训情况的统计数据:
长期出国留学1人,占全校教师比例的0.59%。
参加短期出国考察培训15人,占6.28%。
专任教师共188人,平均年龄36.7岁。其中有81人参加北师大研修班学习,20人参加专升本学习。
但棠湖中学的教师们普遍认为,更好的培训场所还是课堂,还是一线的教学实践。
9年多来,棠湖中学的专任教师共发表论文393篇,出版论著86部,其中获国家级奖励18人,省市两级共97人。翻开他们的论文集,关注的问题涉及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绝大多数文章都是针对教学当中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有许多真知灼见,很少有空泛的议论。
1999年和2000年暑假,棠湖中学举办了两次英语夏令营。二十几个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大学生充当夏令营教师。他们没有一个是学师范的,也没有一个会讲汉语,但是他们的教学效果却好得出乎中方教师的意料。
不管是口语课还是活动课,也不管与学生一起参观旅游还是唱歌跳舞,他们从始至终紧紧吸引着每个学生,“煽起”学生们学习和活动的高昂情绪。在教唱英语歌时,几个在活动厅的台上做主教,几个在台下带着学生做辅导。但不管是台上的还是台下的,他们总都是那样投入。气温高达摄氏30度,他们的T恤都汗湿了,却全然不顾。看到他们满脸兴奋得放光,边教边唱边手舞足蹈,一百多个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大声唱,跟着使劲舞。
目睹这些国外大孩子的教学“示范”,棠湖中学英语教员们陷入思索:“我们也曾教学生唱英语歌,效果却大不一样。”教师们认为,除了学生们对“金发碧眼”产生的“新奇效应”外,他们那种强烈的“激情感染”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教师实际授课时毫无激情,完全是机械地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沉闷的表情,呆板的语言,尽管自身的功底可能不错,学生却并不喜欢”。他们感到:也许是文化的原因,中国教师在讲台上普遍缺乏激情表现。其实,讲坛需要激情。这种激情来自于与学生平等的意识,来自于对事业和学生的热爱。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应该让那些被“尊严”“面子”等观念压抑、被固有教学套路束服的激情迸发出来,在课堂上与学生水乳交融,心意相通。
老师张利龙在一篇《美国见闻二三事》中提到中国中学生美国夏令营老师、55岁的小学女教师朱丽(JULIE)。他写道:
夏令营中一些孩子以为美国的课堂应该是十分自由,因此,朱丽在上面讲,他们在下面讲,朱丽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说:“Notalkingplease!”(请不要说话),但收效甚微。她对此感到头痛,问我在中国学校里学生在课堂上是不是也像这样。我只好实话实说:中国的学校课堂很严格,来这个夏令营的孩子不都是优秀的学生,有许多不良的习惯,需要教育他们遵守课堂纪律,必要时可以采取某些惩罚措施。朱丽一听punishment(惩罚)大为惊讶:连声说No。她说:“对学生怎么能惩罚呢?决不可以惩罚孩子!”我解释说所谓的“惩罚”不是打骂,而是可以让不守纪律的孩子放学后做点清洁卫生之类的轻微劳动,用以增强一点要守纪律的记性。朱丽表示可以考虑。后来对上课不听讲的学生,朱丽当众批评,对一再不听者,将其座椅扯到一边令其站着听课,此后课堂纪律果然大有改观。朱丽十分高兴。学生的英语写作,在我看来真是够糟糕的了,文法不通,错词不少,但美方老师总是公开一个一个地表扬,称赞他们个个都写得好,从不当众在课堂上说学生作业的错处。我问朱丽:不指出学生的错处,不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中的错处并及时修正,怎么能进步呢?朱丽说,学生能大体表达出意思,就是大进步,对学生就是需要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了老师的问题,朱丽总是要说声:“Thankyou.”我们中国教师很少有这样的习惯,至少过去我没有。美国教师的英语课很注重实践。例如,上午课堂上教关于美国的主要食品、蔬菜用语,购物用语,下午就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美方负责教师给各组发一笔美元,让学生分组到超市去购买食品。购回的东西贮存在冰箱里,第二天就将这些食品带出去野餐,学生很轻松地在实际运用中学会并掌握了这些语言。
记者手头有两份统计表:一份是棠湖中学学生来源结构表(表一);另一份是棠湖中学学生家庭结构表(表二):
表一:
地域人数占在校生比例
本县175455.7%
县外129941.3%
省外953%
表二:
项目程度人数比例
经济收入高41913.3%
中207266.8%
低65720.9%
父母婚姻状况正常274687.2%
离异40212.8%
比较复杂的学生个人背景,使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学生的心理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之间收入档次的拉开,家庭变异的增多,许多学生开始较早地了解社会,思考人生。由于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心理承受能力,再加上学习的竞争所带来的压力,青春期的变化,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在过去的教育中没有位置,所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也没有现成的答案。
在这种情况下,棠湖中学将目光投向人才济济的北京高等学府,寻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的帮助。而与此同时,北师大心理系的专家也正在研究中学的素质教育问题,需要寻找中学合作伙伴。双方一拍即合。
1997年6月,棠中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实验基地,并创办了两个教改实验班。
高层次脑力的参与,教育对象身上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使棠湖中学的教师们开始从更宽的视角和更深的层面思索素质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在黄光成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金盛华合写的一篇论文中阐述了以下观点:
微软公司、Intel公司取得世界性的成功,意味着人类已经开始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超速积累和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正发生迅速变化,这种变化要求人们超越通常的知识序列,直接面对现代生活的要求,要求人们掌握获取最新知识的手段,不断更新自已的知识,以最经济的途径和方式适应社会。世界将继续一体化,而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实施会使中国社会发生迅速的分化,社会的这种一体化和分化,需要人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定位和社会定位能力。旧有的社会引导体系在许多领域内会失去其作用,高度竞争和高度合作,同时成为人们相辅相成而又相互对立的人际关系处境。面对这种处境,每一个人必须学会自我引导,学会建设性地合作和进行规范的竞争,并在合作与竞争的同时获得最好的个人生长环境。
如果我们对未来人才的能力与性格结构与特点的概念不明确,教育就没有方向,教育努力就会是盲目的。
当今生活以开放、变化迅速为基本特征。在这种条件下生活的人,力量的获得和成功的实现,常常不简单地取决于他的智力高低,而是取决于他能否很好地赢得别人的支持并不断实现延伸自己的最大可能性。这样,对于智力达到一定水平的人而言,性格的力量的确成了造成人的力量和成就最终分化的更重要的原因。
因此,未来人才的性格和能力倾向的基本模型,应当是智力(与脑信息处理机能相关的能力)和性格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都得到良好的协同发展,并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面对这种变化,中国教育不能不需要新的视角、新的品质。中国教育不可避免地要接受新的人力评价体系的挑战。
以上这些观点的形成,预示着棠湖中学素质教育的实践将向新的境界拓展。
棠湖中学不可能脱离中国的国情独自发展。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棠湖中学在发展中所遇到的、至今仍然时时困扰他们的问题。相信这也是其他学校普遍遇到的问题。
———素质教育与升学考试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高考是中学教育的“指挥棒”,这是不争的事实。尽管高考已经并仍在实施积极的改革,但此项改革必须“稳中求变”,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素质教育在短期内摆脱不了其消极影响。现行高考的“大一统”模式,使个性化人才被选中的机率远低于标准化人才。接受高等教育是进一步提高素质、赢得更好发展空间的最重要途径,家长和教师为学生前途计,注定要把促使学生考进大学作为当务之急,甚至不惜付出牺牲学生健康成长的代价。由于升学考试还没有针对具有某些特长的学生实施相应的措施,他们不得不削掉特长去适应标准化的选拔考试。
考试无疑当数最公正的选拔方式,但其单一化的模式至少在目前还不能全面地反映素质教育多样性、个性化的成果,这将使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长期处于一种两难的尴尬境地。
———办学自主权落实不到位使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上无能为力。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已颁行多年,但在实施的实际过程中真正落实到位的,并不多见。政府对学校的管理,还带有太多的计划经济色彩,统得过多,管得太死,使校长在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上,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急需的人才很不容易引进来,富余或不适应学校发展要求的又极难另予安置。在财物方面,也受到太多干预,有的甚至几乎没有自主权。这种状况,使学校的发展效率大大降低,失去一些大好的发展机遇。
———办学经费不足。一所学校维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所需和实际获得的经费,有多大差距?以棠湖中学为例:2000年水费开支15.9万元,电费开支30.9万元,公务费开支247万元,业务费开支147万元,艺体、图书、电教等教学设备必要的添置和维修经费为152万元,合计592.8万元。而财政下拨的公务、业务费,标准是高中15.4元/生/年,初中13.4元/生/年,拨入我校的公务、业务经费即为5万元/年,比实际所需少587.8万元,相差悬殊。此外班主任津贴是2.7元/生/年(以一个班50名学生计,班主任得到的津贴是135元/年),人民助学金是高中9元/生/年、初中1元/生/年。上述3项拨款标准,均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制定的,至今未变。
———师生量化评价问题。量化看起来是一种最客观、最公正的评价模式,也便于操作,但其存在简单化、机械化问题,其结果往往背离了科学评价和积极引导的初衷。作为高考便是一种量化评价,由于其影响力巨大,又成了众多量化评价的重要指标,弥漫于整个中学教育。学生能否继续深造的决定因素是一次性考试的分数,教师切身利益与学生考分相关,升学率是上级评价学校和校长的重要内容,这一切使“分数”成了量化评价中最硬的指标,在导向上对实施素质教育造成不利影响。
某些方面的评价是不能量化的,如师德和学生的道德品质。对此一般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但因为掺进了人为因素,其公正性常被置疑。于是将道德品质也细分为若干指标,量化评分,然而这类量化往往很“软”,并容易使被评价者形成“双重人格”。
上级对学校的各种检查、考核,也用一套标准化的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评价。学校如果不“尊重”这些指标体系,就无法过关,甚至连存在的必要性都将面临置疑;如果接受,则难以按照自身实际自主发展。
———社会环境对学校德育的巨大冲击。社会转型期,各种不健康现象充斥于社会诸多领域,学校教导学生的文明规范,同社会实际情形大相径庭,于是,学校教育的成果往往迅速地被社会“格式化”———清洗掉了。
黄光成说,相信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迟早会解决。但如果不尽早寻求解决之路,将拖累中国教育发展的速度,迟缓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最终将影响中国本世纪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